種地不賺錢,這幾天真的是成了大事。國家也著急,先是提高糧價,后又政策鼓勵。在這個電子商務到來的時代,電子商務仿佛成為了萬能鑰匙,哪有難題,哪都能打開。2015年1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我們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洋洋灑灑幾千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副2020年電子商務+農業的美好藍圖。看似很美麗,說來也動聽,電子商務這把萬能鑰匙到底能否打開中國農業這把大鎖?我覺得未必,更有億萬農民覺得不現實。
忽如一夜春風來,萬村千鄉都電網。農村電子商務,這個幾天來最火的詞語紅遍新聞聯播,紅遍大江南北,仿佛給不賺錢的農民點亮了明燈,指出了方向。農村電子商務,無非包括用電商給農民提供生活以及生產用品,用電商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前一項說白了就是開劈刺激農村消費市場,拉動內需,發展經濟,就是讓農民多花錢。后一項就是想幫助農民致富,多賺錢。勤儉持家的農民更關注后一項,電子商務到底是可以讓我畝產翻一翻還是可以讓我把沒人要的蘋果賣出去?
先說后一項,自從互聯網到來,電子商務著實是火了,幾乎改變了我們所有的生活,每年的雙十一,馬云跟他的伙伴們不停的創造著各項大數據。但是我們看到的90%的數據都來在城鎮,說白了就是在城里住著的人通過網絡把東西賣給了另一位在城里住著人。而在多少億多少億這么大的數字背后又有多少真的是農業產品呢?我可以告訴大家不到1%.這不到1%里面還包括大農業范疇里面的牧副漁,比如:水產品,和肉蛋類,這不到1%里面還有,還包括進口農副產品。如果減掉這些,電子商務到底給農村帶去了什么?到底給中國農業解決了什么?是鏡花水月,還是遙不可及?中國農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中國農業現狀問題多多。第一,農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太少,小農經濟無法做強做大。第二,中國農業種植水平太差,中國是世界工廠,但不是世界農場。大量進口農產品,自己種出來的卻賣出不去。于是我們看到電商里有美國的紅柚,澳洲的臍橙,甚至越南的火龍果和泰國的山竹,他們占據了中高端電商水果的市場,真正能跟他們對抗的國產水果中只有“褚橙、柳桃、潘蘋果”然而中國又有幾個潘石屹呢?第三,中國農民文化水平低,意識形態落后。隨便拉出一位農民,你給他一個網店,讓他把兩畝地白菜賣掉,可能最終的結果只能爛掉。所以說,農村電子商務不是中國農產品的出路。解決不了中國根本的農業問題。比如「一畝田」。
再說前一項,農資購買,作為農業生產的主導要素,我們就來看看農資電商。2015被譽為農資電商元年,云農場,農一網,宜農商城,農商1號,田田圈,農醫生,愛農巴巴,中國農網……等等,好生熱鬧。熱鬧過后誰又贏了,誰又輸了?諾普信依然還是制劑第一,江蘇輝豐還是靠賣原藥。有哪位中國農民通過農資電商,節省了農資成本,又有哪位農民通過農資電商,種植出不一樣的高端產品?農藥銷售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而農民購買農藥又是最講究購買體驗的一種過程。如果拋開技術與體驗,你就是再便宜的農資電商,都不會成功。農資電商一周年了,去農村問一下農民知道田田圈嗎?知道農一網嗎?所以農資之于電商之路,無疑只是一廂情愿,聊以自慰。恭喜那些走向電商的農資企業,你們的經營模式已經領先行業50年,用50年后的模式忽悠今天的農民,真是“藥不能停,地球也醉了”!!
曾幾何時大家都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當今之中國,大部分農村已經基本實現半機械化和機械化,有的地區甚至已經出現了智能化,但是我們怎么樣,農業依然沒有方向,沒有做出名堂,農民收入不增反降。農產品依然低價甚至滯銷。看到電腦,我們說今天的農業要借助電子商務,哪怕50年后我們80%的農產品都通過電子商務來銷售,就一定可以保證我們能夠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不出現低價傷農和農產品滯銷嗎?不可能!如果不從基本的國家農業體制上找出路,說的再好也是枉然。
農資,農產品,兩者之于農村電子商務,都是鏡花水月,望梅止渴。當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發達的制造業也已經將中國變為了世界的垃圾場!而以美國、日本、荷蘭為首的傳統工業強國卻華麗轉身成為美麗優雅的世界農場!中國農產品走不出去,這就出現了極大的農業貿易逆差。我們其實可以放下一些浮華的經濟數字,放下每年特定的7%增長率。我們其實可以緩一緩,回歸農業,中國,眼下的中國還是農業大國,少建一片樓,少建一座廠,少占一畝地,少挖一車土,少畫一張餅,多打一粒粱,少一些規劃,多一點當下。因為只有農民富了,國家才真的富了,農業經濟強了,國家根基才真的強了!